抽象代数习题(21–23) – 整数和数论基础

《抽象代数》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三章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,因此和初等数论有比较大的重叠。我把它们的习题放在同一篇。

整数

第二十一章讲的是一种最常见的整环:整数环 ℤ。整数环具备以下公理:

  • 有序性:两个整数 a 和 b 比较大小,结果一定是 a < b, a = b, a > b 三者之一。并且不等号满足通常的传递性、同向可加性和正数可乘性。
  • 良序性 (well-ordering property):正整数集的非空子集必有最小元素。这个性质看起来是常识,并且在前面章节的许多证明中已经使用过了。由它还可以导出带余除法和数学归纳法原理。

事实上,满足这些性质的整环全都同构于 ℤ。可见整数环是一类非常特别的环。

B. 有序整环的更多性质

设 A 是有序整环。证明下列命题对于任意 a, b, c ∈ A 都成立。

B.1 a² + b² ≥ 2ab

证明 有序整环中,任意元素的平方总是非负的。因此有 (a-b)² ≥ 0。

于是 a² - 2ab + b² ≥ 0。两边加上 2ab 即得要证的不等式成立。


B.3 a² + b² + c² ≥ ab + bc + ac

引理

  1. 如果 a ≥ b 且 c ≥ d,那么 a + c ≥ b + d。可以根据习题 A.1 和 A.2 得到(略)。
  2. 如果 a + a ≥ b + b,那么 a ≥ b。用反证法易证。

证明 仿照 B.1 可得三个不等式

  1. a² + b² ≥ 2ab
  2. b² + c² ≥ 2bc
  3. a² + c² ≥ 2ac

根据引理 1,可以将三个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,得 (a² + b² + c²) + (a² + b² + c²) ≥ (ab + bc + ac) + (ab + bc + ac)。 根据引理 2,得 a² + b² + c² ≥ ab + bc + ac。


B.5 当 a,b > 1 时,a + b < ab + 1

证明 由已知条件得 a - 1 > 0, b - 1 > 0。因此 (a-1)(b-1) > 0。 即 ab - a - b + 1 > 0。两边加上 (a + b) 得 ab + 1 > a + b,即 a + b < ab + 1。

E. 绝对值

对于任意有序整环,定义绝对值 \(|a|\) 为 \[|a|=\cases{a & $a\ge 0$\cr -a & $a < 0$}\] 使用这个定义证明下列命题。

E.5 \(|a+b| \le |a| + |b|\)

证明一 不失一般性,设 \(|a|\le|b|\)。分类讨论:

  1. \(a>0,b>0\),则 \(a=|a|,b=|b|,a+b>0\)。
  2. \(a>0,b<0\),则 \(a=|a|,b=-|b|,a+b<0\)。
  3. \(a<0,b>0\),则 \(a=-|a|,b=|b|,a+b>0\)。
  4. \(a<0,b<0\),则 \(a=-|a|,b=-|b|,a+b<0\)。

因为 \(-|a|\le|a|\),两边加上 \(|b|\) 得 \(|b|-|a|\le |a|+|b|\)。

  • 对于 1、4,有\(|a+b|=|a|+|b|\);
  • 对于 2、3,有 \(|a+b|=|b|-|a| \le |a|+|b|\)。

综上所述,不论哪种情况总有 \(|a+b|\le |a|+|b|\)。

证明二 当 \(b\ge0\) 时,\(|a|\le b\) 当且仅当 \(-b\le a\le b\)(习题 E.4,证略)。

在上式中用做代换 \(a\mapsto a+b\) 和 \(b\mapsto |a|+|b|\) 得 \[|a+b|\le |a|+|b| \iff -(|a|+|b|)\le a+b \le |a|+|b|\] 右边的不等式的成立的,因为 \(-|a|\le a\le|a|\) 且 \(-|b|\le b\le|b|\),根据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即得。

因此,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。


E.8 \(|a|-|b|\le |a-b|\)

证明一 如果 \(|a|\le|b|\),则 \(|a|-|b|\le0\le|a-b|\)。

下面只考虑 \(|a| > |b|\) 的情况。分类讨论:

  1. \(a>0,b>0\),则 \(a=|a|,b=|b|,a-b>0\)。
  2. \(a>0,b<0\),则 \(a=|a|,b=-|b|,a-b>0\)。
  3. \(a<0,b>0\),则 \(a=-|a|,b=|b|,a-b<0\)。
  4. \(a<0,b<0\),则 \(a=-|a|,b=-|b|,a-b<0\)。
  • 对于 1、3,有\(|a-b|=|a|+|b|\ge|a|-|b|\);
  • 对于 2、4,有 \(|a-b|=|a|-|b|\)。

综上所述,不论哪种情况总有 \(|a-b|\ge |a|-|b|\),所以要证的不等式成立。

证明二

在 E.5 的不等式中做代换 \(a\mapsto a-b\) 得 \[|a|\le|a-b|+|b|\] 两边加上 \(-|b|\) 得 \[|a|-|b|\le|a-b|\] 证明完毕。

F. 带余除法问题

证明 1–3,其中 k, m, n, q, r 表示整数。

F.2 设 n > 0 且 k > 0。如果 q 是 m 除以 n 的商,且 q₁ 是 q 除以 k 的商,那么 q₁ 是 m 除以 nk 的商。

证明 根据已知条件有

  1. m = nq + r
  2. q = q₁k + r₁

其中的量都是整数,且 0 ≤ r < n,0 ≤ r₁ < k。消去 q 得

  • m = n(q₁k + r₁) + r = q₁(nk) + (nr₁+r)

因为 r₁ < k,所以 k - r₁ > 0。又因为整数集中,大于 0 的最小元素是 1,所以 k - r₁ ≥ 1。于是有 r₁ ≤ k-1。 又 n > 0,所以 nr₁ ≤ nk(k-1)。两边加上 r 得 nr₁+r ≤ nk - (n-r)。因为 r < n,所以 -(n-r) < 0,因此 nr₁+r ≤ nk - (n-r) < nk。显然又有 nr₁+r ≥ 0,所以 nr₁+r 是 m 除以 nk 得余数。根据带余除法结果的唯一性可知 q₁ 是 m 除以 nk 的商。

分解质因数

第二十二章讲的是整数的分解质因数。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,包括:

  • 数的整除、因子、互质;最大公约数;质数和合数
  • Bézout 引理、欧几里得引理1、算术基本定理

B.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

证明下列命题对任意整数 a, b, c 都成立。

B.1 如果 a > 0 且 a | b,那么 gcd(a, b) = a。

证明

  1. a | a 且 a | b。
  2. 设 u 是整数且 u | a 且 u | b,那么 u | a。

以上两条符合最大公约数的定义,且 a > 0,因此 gcd(a, b) = a。


B.6 如果 gcd(ab, c) = 1,则 gcd(a, c) = 1 且 gcd(b, c) = 1。

证明 设 gcd(a, c) = g。根据最大公约数的定义可知 g | a。从而 g | ab。

对于 gcd(ab, c) = 1,根据最大公约数的定义可知:

  • 设 u 是整数且 u | ab 且 u | c,那么 u | 1。

取 u = g,则因为 g | ab,所以 g | 1。能整除 1 的正整数只有 1,所以 g = 1。

同理可证 gcd(b, c) = 1。

C. 互质整数的性质

证明下列各命题对任意整数 a, b, c, d, r, s 都成立。

C.1 如果存在整数 r, s 使得 ra + sb = 1,则 a 和 b 互质。

证明 根据 Bézout 引理,a 和 b 的线性组合都是 gcd(a, b) 的倍数。根据已知条件,gcd(a, b) | 1 ,所以只可能是 gcd(a, b) = 1。因此 a 和 b 互质。


C.2 如果 gcd(a, c) = 1 且 c | ab,那么 c | b。

证明 根据 Bézout 引理,存在整数 r, s 使得方程 ra + sc = 1 成立。两边乘以 b 得 rab + scb = b。因为 c | ab,所以存在整数 m 使得 ab = mc,于是 rmc + scb = b,即 (rm + sb)c = b。这说明 c | b。


C.3 如果 a | d 且 c | d,并且 gcd(a, c) = 1,那么 ac | d。

证明 根据 Bézout 引理,存在整数 r, s 使得方程 ra + sc = 1 成立。两边乘以 d 得 rad + scd = d。设 d = ma= nc,其中 m, n 是整数。代入得 ranc + scma = d,即 (rn + sm)ac = d。这说明 ac | d。

D. 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整数的更多性质

证明下列命题对任意整数 a, b, c, d, r, s 都成立。

D.3 设 d = gcd(a,b)。对任意整数 x,d | x 当且仅当 x 是 a 和 b 的线性组合。

证明

(必要性)设 x = nd,其中 n 是整数。根据 Bézout 引理,存在整数 r, s 使得方程 ra + sb = d 成立。两边乘以 n 得 (rn)a + (sn)b = dn = x。这表明 x 是 a 和 b 的线性组合。

(充分性)根据 Bézout 引理,任何 a 和 b 的线性组合都是 d 的倍数。

E. 最大公约数的一个性质

设 a, b 是整数。证明 1–2。

E.1 设 a 是偶数,b 是奇数,或者反过来。那么 gcd(a, b) = gcd(a+b, a-b)。

证明 设 gcd(a, b) = g,则 g | a 且 g | b。于是 g | (a+b) 且 g | (a-b)。

设 gcd(a+b, a-b) = g’,则 g | g’。 此外,根据 Bézout 引理,存在整数 r, s 使得方程 ra + sb = g 成立。 那么 (r+s)(a+b) + (r-s)(a-b) = 2g。但是 a+b 和 a-b 都是奇数,所以一定有 r+s 和 r-s 都是偶数。

设 r’ = (r+s)/2, s’ = (r-s)/2,则有 r’(a+b) + s’(a-b) = g。 根据 D.3 知 g’ | g。于是只可能是 g’ = g。


E.2 设 a 和 b 都是奇数。那么 2gcd(a, b) = gcd(a+b, a-b)。

证明 类似 E.1 的推理。但此时 a+b 和 a-b 都是偶数。

设 a’ = (a+b)/2, b’ = (a-b)/2,则有 (r+s)a’ + (r-s)b’ = g。根据 D.3 知 gcd(a’, b’) | g。 从而有 g’ = gcd(2a’, 2b’) = 2gcd(a’, b’) | 2g。

因为 a 和 b 都是奇数,所以 g 是奇数。但 g’ 是偶数,所以 g’ 不可能等于 g。因此只可能 g’ = 2g。


E.3 如果 a 和 b 都是偶数,解释为什么上述两种结论都有可能。

推理过程类似 E.2,但是 g 和 g’ 都是偶数,所以不能断言 g’ ≠ g。因此 g’ = g 和 g’ = 2g 都有可能。

G. ℤ 中的理想

证明下列命题。

说明 此题似应排除平凡理想(对应 n = 0, ±1)的情况。按照参考资料的定义,⟨0⟩ 是素理想,但 ⟨1⟩ 不是素理想。

G.1 ⟨n⟩ 是素理想当且仅当 n 是素数。

证明 只讨论 n ≥ 2 的情况。

(必要性)假设 n 是合数,那么存在 1 < p < n 和 1 < q < n 使得 n = pq。因为 pq = n ∈ ⟨n⟩,根据素理想的定义有 p ∈ ⟨n⟩ 或 q ∈ ⟨n⟩。这和 n 是 ⟨n⟩ 中的最小正元矛盾。所以假设不成立,n 是素数。

(充分性)设 a, b ∈ ℤ 且 ab ∈ ⟨n⟩。那么存在 k ∈ ℤ 使得 ab = kn。即 n | ab。根据欧几里得引理,n | a 或者 n | b。于是 a ∈ ⟨n⟩ 或者 b ∈ ⟨n⟩。


G.2 任意素理想都是极大理想。

证明 设素理想 I = ⟨p⟩。根据 G.1 可知 p 是素数。

设 J 是 ℤ 的理想,且 I ⊊ J。那么,存在 a ∈ J 但 a ∉ I。

a ∉ I 意味着 p ∤ a。因为 p 的约数只有 1 和 p,所以 gcd(a, p) = 1。

根据 Bézout 引理,方程 ra + sp = 1 有整数解。因为 a ∈ J 且 p ∈ I ⊆ J,所以 ra ∈ J 且 sp ∈ J。由此可知 1 ∈ J。

于是对于任意的 x ∈ ℤ 有 x = 1x ∈ J。这表明 J = A。因此 I 是极大理想。


G.3 对于任意素数 p,ℤp 是域。

证明 由 G.1 知 ⟨p⟩ 是素理想。由 G.2 知 ⟨p⟩ 是极大理想。根据第十九章证明的命题“如果 J 是极大理想则 A/J 是域”,ℤp = ℤ/⟨p⟩ 是域。


G.5 每个 ℤ 的同态像都同构于某个 ℤn

证明 设 f: ℤ → A,且它的核是 K。则 K 是 ℤ 的理想。 而 ℤ 的理想都是主理想,即 K = ⟨n⟩,其中 n 是整数。

根据同态基本定理,有 f(ℤ) ≅ ℤ/K = ℤn。这就是所要证明的。


G.6 设 G 是群且 a,b ∈ G。则 S = { n ∈ Z : abn = bna } 是 ℤ 的理想。

证明 显然 ab⁰ = b⁰a,所以 0 ∈ S。

设 x, y ∈ S。那么 abx = bxa,即 bx = a-1bxa。 同理有 by = a-1bya,求逆得 b-y = a-1b-ya。 于是 bx-y = a-1bx-ya,即 abx-y = bx-ya。这表明 (x-y) ∈ S,即 S 对减法封闭。

设 x ∈ S,则 bx = a-1bxa。对于任意 k ∈ ℤ,有 bkx = (bx)k = a-1bkxa,即 abkx = bkxa。这表明 xk = kx ∈ S,即 S 在 ℤ 中吸收乘法。

综上所述,S 是 ℤ 的理想。

数论基础

第二十三章是可选章节,包含了初等数论的基础内容:

  • 同余
  • Fermat 定理、Euler 定理(它们是 Lagrange 定理在模 n 整数环中的特例)
  • 线性同余方程(组)
  • 中国剩余定理

习题部分额外引入了如下内容: Wilson 定理、二次剩余和原根。

A. 解同余方程

A.4 求解下列二次同余方程。(如果没有解,写“无解”。)

(f) \(3x^2-6x+6 \equiv 0\pmod{15}\)

\begin{gather*} 3x^2-6x+6 \equiv 0\pmod{15}\\ x^2-2x+2 \equiv 0\pmod{5}\\ x^2-2x-3 \equiv 0\pmod{5}\\ (x-3)(x+1) \equiv 0\pmod{5}\\ x \equiv 3 \text{ 或 } x \equiv -1 \pmod{5}\\ \end{gather*}


A.6 解下列丢番图1方程。(如果没有解,写“无解”。)

(d) \(30x^2+24y=18\)。

原方程等价于 \(5x^2+4x=3\)。以 \(4\) 为模(注意 \(5\equiv1\))得同余方程 \[x^2 \equiv 3\pmod4\] 而在 \(\mathbb Z_4\) 中,平方等于 \(3\) 的数是不存在的,所以方程无解。

D. 同余的更多性质

证明下列命题对任意整数 a, b, c 和正整数 m, n 成立。

D.6 如果 ab ≡ 1 (mod c),ac ≡ 1 (mod b),且 bc ≡ 1 (mod a) ,那么 ab + bc + ac ≡ 1 (mod abc)。

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存在整数 x, y, z 使得

  • ab - 1 = xc
  • bc - 1 = ya
  • ac - 1 = zb

三式相乘得 (ab-1)(bc-1)(ac-1) = (xyz)(abc)。

两边对 abc 取模。注意到左边的展开式中,任意两个带字母的项相乘总是含有因子 abc,所以和 0 同余。于是得 ab + bc + ac - 1 ≡ 0 (mod abc)。两边加 1 就得到要证的同余式。

E. Fermat 定理的结论

证明 2–6。

E.4 设 p 和 q 是不同的质数,则 pq-1 + qp-1≡ 1 (mod pq)。

证明 根据 Fermat 定理,当 p ≠ q 时有 pq-1 ≡ 1 (mod q)。所以存在整数 x 使得 pq-1 - 1 = xq。同理可证存在整数 y 使得 qp-1 - 1 = yp。

两式相乘得 (pq-1-1)(qp-1-1) = xypq。两边对 pq 取模,得 -pq-1 -qp-1 + 1 ≡ 0 (mod pq)。移项就得到要证的同余式。

E.6 设 p 和 q 是不同的质数。

  1. 如果 (p-1) | m 且 (q-1) | m,那么 am ≡ 1 (mod pq) 对任意满足 p∤a 且 q∤a 的整数 a 成立。
  2. 如果 (p-1) | m 且 (q-1) | m,那么 am+1 ≡ a (mod pq) 对任意整数 a 都成立。

证明(1) 当 p∤a 时,p 和 a 互质。根据 Fermat 定理有 am ≡ 1 (mod p)。于是存在整数 x 使得 am-1 = xp。同理可证存在整数 y 使得 am-1 = yq。

由 xp = yq 知 p | yq。但 p∤q,根据欧几里得引理知 p | y,即存在整数 z 使得 y = zp。

于是 am-1 = zpq。两边对 pq 取模得 am-1 ≡ 0 (mod pq)。移项就得到要证的同余式。

证明(2) 分类讨论:

  • 如果 p 和 q 均不整除 a,由 (1) 得 am ≡ 1 (mod pq)。两边乘 a 得 am+1 ≡ a (mod pq)。
  • 如果 p 和 q 中有且只有一个整除 a,不失一般性,设 p | a 且 q∤a。那么 a = kp,其中 k 是整数。根据 Fermat 定理有 am ≡ 1 (mod q)。因此存在整数 t 使得 am - 1 = tq。和 a = kp 相乘得 am+1 - a = ktpq。两边对 pq 取模,得 am+1 - a ≡ 0 (mod pq)。移项得 am+1 ≡ a (mod pq)。
  • 如果 p 和 q 均整除 a,那么 pq | a。所以 am+1 ≡ 0 ≡ a (mod pq)。

综上所述,要证的同余式总是成立。

F. Euler 定理的结论

F.8 如果 \(\gcd(m,n)=1\),证明 \(n^{\phi(m)}+m^{\phi(n)}≡1\pmod{mn}\)。

证明 同 E.4。将其中的 Fermat 定理改为 Euler 定理即可。

G. Wilson 定理和相关结论

在任意整环中,如果 \(x^2 = 1\),那么 \(x^2-1 = (x+1)(x-1) = 0\);于是 \(x = \pm1\)。 因此,任意元素 \(x \ne \pm1\) 都不可能是自己的乘法逆元。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:在 \(\mathbb Z_p\) 中,整数 \(\bar2, \bar3, …, \overline{p-2}\) 可以两两配对,每个元素都和自己的乘法逆元组成一对。

证明下列命题。

G.1 在 \(\mathbb Z_p\) 中,\(\bar2\cdot\bar3\cdots\overline{p-2} = 1\)。

证明 可以把因子两两配对,每对由互逆的两个元素构成,从而乘积等于 1。因此所有因子的乘积等于 1。


G.2 \((p-2)! \equiv 1 \pmod p\) 对任意质数 \(p\) 都成立。

证明 容易验证当 \(p=2,3\) 时该同余式成立。当 \(p>3\) 时,由 G.1 立即得到。


G.3 \((p-1)!+1≡0\pmod p\) 对任意质数 \(p\) 都成立。这被称为 Wilson 定理

证明 将 G.2 的同余式和 \(p-1 \equiv -1 \pmod p\) 相乘再移项即可得到。


G.4 对于任意合数 \(n\ne4\),有 \((n-1)! \equiv 0 \pmod n\)。

证明 要证明该同余式,只需证明 \(n\mid (n-1)!\) 即可。

因为 \(n\) 是合数,所以 \(n=ab\),其中 \(1 < a\le b < n\)。

  • 如果 \(a < b\),那么 \((n-1)! = (n-1)(n-2)\cdots b\cdots a\cdots1\) 能被 \(ab\) 整除。
  • 如果 \(a = b\),那么 \(n = a^2\)。根据合数 \(n\ne 4\) 可知 \(a > 2\)。因此 \(a < 2a < a^2=n\)。于是 \((n-1)! = (n-1)(n-2)\cdots (2a)\cdots a\cdots1\) 能被 \(a^2\) 整除。

综上所述,\((n-1)!\) 总能被 \(n\) 整除,因此命题得证。


G.9 对于任意质数 \(p>2\),方程 \(x^2\equiv -1\pmod p\) 有解当且仅当 \(p\not\equiv3\pmod 4\)。

证明 大于 2 的质数都是奇数。所以除以 4 的余数只可能是 1 或 3。分两个方面证明。

  1. 当 \(p\equiv1\pmod4\) 时方程有解。

因为 \begin{align*} p-1 &\equiv -1\\ p-2 &\equiv -2\\ &\vdots\\ \frac{p+2}{2} &\equiv -\frac{p-1}{2} \pmod p \end{align*} 全部相乘,并考虑此时 \((p-1)/2\) 是偶数,得 \begin{align*} (p-1)(p-2)\cdots\frac{p+2}{2} &\equiv (-1)^{p-1\over2}\frac{p-1}{2}\cdots2\cdot1 \\ &= \Bigl(\frac{p-1}{2}\Bigr)! \pmod p \end{align*} 于是 \[(p-1)! \equiv \Bigl[\Bigl(\frac{p-1}{2}\Bigr)!\Bigr]^2 \pmod p\] 由 Wilson 定理知 \((p-1)! \equiv -1 \pmod p\),因此 \[\Bigl[\Bigl(\frac{p-1}{2}\Bigr)!\Bigr]^2 \equiv -1 \pmod p\] 这表明 \(x = \bigl(\frac{p-1}{2}\bigr)!\) 是方程 \(x^2 \equiv -1\) 的一个解。

  1. 当 \(p\equiv3\pmod4\) 时方程无解。

这时 \((p-1)/2\) 是奇数。将方程两边求 \((p-1)/2\) 次幂,得 \(x^{p-1} \equiv -1 \pmod p\)。

  • 如果 \(p\mid x\),显然有 \(x^{p-1} \equiv 0 \pmod p\);矛盾。
  • 如果 \(p\nmid x\),根据 Fermat 定理,应当有 \(x^{p-1} \equiv 1\pmod p\);矛盾。

无论如何都得到矛盾,因此方程不可能有解。

H. 二次剩余

对于整数 \(a\),如果存在整数 \(x\) 使得 \(x^2\equiv a\pmod m\),则称为模 \(n\) 的二次剩余 (quadratic residue)。这等于说 \(\bar a\) 在 \(\mathbb Z_m\) 中是一个平方元素。如果 \(a\) 不是模 \(m\) 的二次剩余,则称 \(a\) 为模 \(m\) 的二次非剩余 (quadratic nonresidue)。二次剩余对于求解二次同余方程、研究平方数的和,等等,有重要作用。这里,我们考察模任意素数 \(p > 2\) 的二次剩余。

设 \(\newcommand{\Zp}{\mathbb Z_p}h\colon \Zp^\ast \to \Zp^\ast\) 定义为 \(h(\bar a) = \bar a^2\)。

[说明:\(\Zp^\ast = \{\bar1,\bar2,\ldots,\overline{p-1}\}\) 是 \(\Zp\) 中所有非零元素和乘法运算构成的群。]

H.1 证明 \(h\) 是同态且核为 \(\{\pm1\}\)。

证明 显然 \(\Zp^\ast\) 是 Abel 群。设 \(x,y\in\Zp^\ast\),则 \[h(xy) = (xy)^2 = x^2y^2 = h(x)h(y)\] 因此 \(h\) 是同态。令 \([h(x)]^2 = 1\)。因为在 \(\Zp\) 中满足 \(x^2=1\) 的只有 \(x=\pm 1\),它们都在 \(\Zp^\ast\) 中,所以方程的解集是 \(\{\pm1\}\),这也就是 \(h\) 的核。


H.2 \(h\) 的值域含有 \((p-1)/2\) 个元素。证明:值域 \(R\) 是 \(\Zp^\ast\) 的子群且含有两个陪集。一个陪集包含所有剩余,另一个包含所有非剩余。

证明 显然 \(R\) 是 \(\Zp^\ast\) 的非空子集。

设 \(y_1,y_2\in R\),则存在 \(x_1,x_2\in \Zp^\ast\) 使得 \(y_1=x_1^2,y_2=x_2^2\)。 因此 \(y_1y_2 = (x_1x_2)^2 = h(x_1x_2) \in R\)。这说明 \(R\) 对乘法封闭。

又 \(R\) 是有限集,所以根据非空和对乘法封闭就可以判定(第五章习题 D.5)它是 \(\Zp^\ast\) 的子群。因为 \(\Zp^\ast\) 是 Abel 群,因此 \(R\) 是正规子群。

因为 \(R=R1\) 是一个陪集,而 \(|R|=(p-1)/2\), \(|\Zp^\ast| = p-1\),所以陪集的个数为 \((\Zp^\ast : R)=\frac{p-1}{(p-1)/2} = 2\)。根据定义,\(R\) 中有且只有表示为 \(x^2\)(其中 \(x\in\Zp^\ast\))的元素,即所有的二次剩余。所以另一个陪集中有且只有二次非剩余。


Legendre 符号定义如下: \[\newcommand{\legendre}[2]{\genfrac{(}{)}{}{}{#1}{#2}} \legendre{a}{p} = \cases{ +1&如果 $p\not\mid a$ 且 $a$ 是模 $p$ 的剩余\cr -1&如果 $p\not\mid a$ 且 $a$ 是模 $p$ 的非剩余\cr 0&如果 $p\mid a$\cr }\]

H.3 参考 H.2,把 \(R\) 的两个陪集命名为 \(1\) 和 \(-1\)。那么 \(\Zp^\ast / R = \{1,-1\}\)。解释为什么对每个不是 \(p\) 的倍数的整数 \(a\) 都有 \[\legendre{a}{p} = R\bar a\]

说明 原书中似有排版错误(它将 \(R\bar a\) 写成 \(h(\bar a)\);那样的话不成立)。

根据 H.2,包含所有剩余的陪集是 \(R\),将它命名为 \(1\);设包含所有非剩余的陪集是 \(R\bar n\),其中 \(\bar n\) 是某个非剩余,将它命名为 \(-1\)。那么 \[R\bar a = \cases{1& $\bar a$ 是剩余\cr -1&$\bar a$ 是非剩余}\] 当 \(p\nmid a\) 时,\(\bar a\in\Zp^\ast\)。对照 Legendre 符号的定义可知 \(\legendre a p = R\bar a\)。

另外说明,陪集之间的乘法满足如下运算规则: \begin{gather*} 1\cdot 1 = 1 \\ (-1)\cdot 1 = 1 \cdot (-1) = R(1\cdot\bar n) = -1\\ (-1)\cdot (-1) = R(\bar n^2) = 1\\ \end{gather*}


H.4 求 \(\legendre{17}{23}\); \(\legendre{3}{29}\); \(\legendre{5}{11}\); \(\legendre{8}{13}\); \(\legendre{2}{23}\)。

计算得 \[\legendre{17}{23} =-1, \legendre{3}{29} = -1, \legendre{5}{11} = 1, \legendre{8}{13} = -1, \legendre{2}{23} = 1\]


H.5 求证:如果 \(a\equiv b\pmod p\),则 \(\legendre a p = \legendre b p\)。特别地,\(\legendre {a+kp}{p} = \legendre a p\)。

证明 在 \(\Zp^\ast\) 中,\(\bar a = \bar b\)。于是 \(R\bar a = R\bar b\)。根据 H.3 可知 \(\legendre a p = \legendre b p\)。代入 \(b = a+kp\) 即得特例。


H.6 求证: \begin{gather*} \legendre a p \legendre b p = \legendre {ab}{p}\tag a\\ \text{当 $p\nmid a$ 时,}\legendre {a^2}{p} = 1\tag b \end{gather*}

说明 原书中有排版错误,第二个等式右边的 1 是我凭猜测补上的。

证明 在 \(\Zp^\ast\) 中有 \(\overline{ab} = \bar a \bar b\)。因为 \(R\bar a\cdot R\bar b=R(\bar a \bar b)=R\overline{ab}\),根据 H.3 可知 \(\legendre a p \legendre b p = \legendre {ab}{p}\)。 当 \(p\nmid a\) 时,\(\legendre a p = \pm 1\)。于是 \(\legendre {a^2}{p} = {\legendre a p}^2 = 1\)。


H.7 求证:\[\legendre {-1}{p} = \begin{cases}+1& p\equiv1\pmod 4\\-1 &p\equiv3\pmod 4\end{cases}\]

证明 参见 G.9。结合二次剩余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。


用于计算 \(\legendre a p\) 的最重要的规则是二次互反律 (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),它断言对于任意不相等的素数 \(p,q > 2\),有 \[\legendre p q = \cases{-\legendre q p& 如果 $p\equiv q\equiv 3\pmod 4$\cr \phantom-\legendre q p& 不然}\] (其证明可以在任何一本数论教科书中找到,例如 W. J. LeVeque 的 Fundamentals of Number Theory。)

H.8 用 H.5–H.7 以及二次互反律计算: \[\legendre{30}{101}\quad\legendre{10}{151}\quad\legendre{15}{41}\quad\legendre{14}{59}\quad\legendre{379}{401}\] 14 是不是模 59 的二次剩余?

不能对含 2 的 Legendre 符号套用二次互反律的公式,否则计算结果不一定正确。可以使用 H.5 做加减法来避开因子 2。事实上,如果使用和一个 Legendre 符号有关的定理(二次互反律的第二补充): \[\legendre{2}{p} = \cases{+1& 如果 $p\equiv\pm1 \pmod 8$\cr-1& 不然}\] 则可以使计算更简便。对于本题,仅对第一个计算式使用 H.5 方法避开因子 2 作为示范,其余的使用以上补充条件。

  1. \(\legendre{30}{101} = \legendre{2}{101} \legendre{3}{101} \legendre{5}{101}=1\),其中
    • \(\legendre{2}{101}=\legendre{-99}{101}=\legendre{-1}{101}\legendre{3^2}{101}\legendre{11}{101}=-1\),其中
      • \(\legendre{-1}{101} = 1\)(使用 H.7)
      • \(\legendre{3^2}{101} = 1\)(使用 H.6(b))
      • \(\legendre{101}{11} = \legendre{2}{11} = \legendre{-9}{11} = \legendre{-1}{11}\legendre{3^2}{11}=-1\)(使用 H.7、H.6(b))
    • \(\legendre{3}{101}=\legendre{101}{3}=\legendre{2}{3}=-1\)
    • \(\legendre{5}{101}=\legendre{101}{5}=\legendre{1}{5}=1\)
  2. \(\legendre{10}{151} = \legendre{2}{151} \legendre{5}{151} = 1\),其中
    • \(\legendre{2}{151} = 1\)(第二补充)
    • \(\legendre{5}{151} = \legendre{151}{5} = \legendre{1}{5} = 1\)
  3. \(\legendre{15}{41} = \legendre{3}{41} \legendre{5}{41} = -1\),其中
    • \(\legendre{3}{41} = \legendre{41}{3} = \legendre{2}{3} = -1\)
    • \(\legendre{5}{41} = \legendre{41}{5} = \legendre{1}{5} = 1\)
  4. \(\legendre{14}{59} = \legendre{2}{59} \legendre{7}{59} = -1\),其中
    • \(\legendre{2}{59} = -1\)(第二补充)
    • \(\legendre{7}{59} = -\legendre{59}{7} = -\legendre{3}{7} = \legendre{7}{3} = \legendre{1}{3} = 1\)
  5. \(\legendre{379}{401} = \legendre{401}{379} = \legendre{22}{379} = \legendre{2}{379} \legendre{11}{379} = 1\),其中
    • \(\legendre{2}{379} = -1\)(第二补充)
    • \(\legendre{11}{379} = -\legendre{379}{11} = -\legendre{5}{11} = -\legendre{11}{5} = -\legendre{1}{5} = -1\)

根据 (4) 可知 14 不是模 59 的二次剩余。

I. 原根

回忆 \(V_n\) 表示 \(\mathbb Z_n\) 中所有可逆元素构成的乘法群2。 如果 \(V_n\) 恰好是循环群,例如 \(V_n=\langle m\rangle\),那么任意整数 \(a \equiv m\) 称为 \(n\) 的原根 (primitive root)

I.1 证明 \(a\) 是 \(n\) 的原根当且仅当 \(\bar a\) 在 \(V_n\) 中的阶是 \(\phi(n)\)。

证明 乘法群 \(V_n\) 的阶是 \(\phi(n)\)。\(\bar a\) 是 \(V_n\) 的生成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\(\mathop{\rm ord}(\bar a) = |V_n| = \phi(n)\)(第十一章习题 C.5)。


I.2 证明每个素数 p 都有原根。

证明 因为 ℤp 是域。根据第三十三章定理 1,域的所有非零元素和乘法运算构成的群是循环群。那么循环群 ℤp* 的生成元就是原根。

这题用到了后面章节的定理;我自己并不能想出“域的所有非零元素和乘法运算构成循环群”的证明。


I.3 寻找下列整数的原根(如果不存在,请指出): 6, 10, 12, 14, 15。

  • 6* = {1, 5} = ⟨5⟩。所以 5 是 6 的原根。
  • 10* = {1, 3, 7, 9} = ⟨3⟩ = ⟨7⟩。所以 3 和 7 是 10 的原根。
  • 12* = {1, 5, 7, 11}。所有元素的阶均不超过 2,所以不存在生成元。因此 12 没有原根。
  • 14* = {1, 3, 5, 9, 11, 13} = ⟨3⟩ = ⟨5⟩。所以 3 和 5 是 14 的原根。
  • 15* = {1, 2, 4, 7, 8, 11, 13, 14}。所有元素的阶均不超过 4,所以不存在生成元。因此 15 没有原根。

I.4 假设 \(a\) 是 \(m\) 的原根。求证:如果 \(b\) 是和 \(m\) 互质的整数,那么 \(b\equiv a^k\pmod m\) 对某个 \(k\ge 1\) 成立。

证明 \(a\) 是 \(m\) 的原根意味着 \(V_m = \langle \bar a\rangle\)。当 \(b\) 和 \(m\) 互质时有 \(\bar b \in V_m\)。因为 \(\bar a\) 是生成元,所以存在正整数 \(k\) 使得 \(\bar b = \bar a^k = \overline{a^k}\)。这意味着 \(b\equiv a^k \pmod m\)。


I.5 设 \(m\) 有原根,且 \(n\) 和 \(\phi(m)\) 互质(假定 \(n>0\))。证明:如果 \(a\) 和 \(m\) 互质,则 \(x^n \equiv a \pmod m\) 有解。

证明 设原根为 \(g\),则 \(V_m = \langle \bar g\rangle\)。因为 \(a\) 和 \(m\) 互质,所以 \(\bar a \in V_m\)。根据生成元定义,存在正整数 \(k\) 使得 \(\bar a=\bar g^k\)。

因为 \(\gcd(n,\phi(m)) = 1\),根据 Bézout 引理,方程 \(rn + s\phi(m) = k\) 有整数解。

于是有 \(\bar a = \bar g^{rn+s\phi(m)} = (\bar g^r)^n \bigl(\bar g^{\phi(m)}\bigr)^s = (\bar g^r)^n\),因为 \(\mathop{\rm ord}(g) = \phi(m)\)。设 \(\bar x = \bar g^r\),则有 \(\bar a = \bar x^n\)。这表明存在整数 \(x\) 是 \(x^n \equiv a \pmod m\) 的解。


I.6 设 \(p>2\) 是质数。证明:\(p\) 的每个原根都是模 \(p\) 的二次非剩余。

证明 用反证法。设 \(g\) 是 \(p\) 的原根。假设 \(g\) 是模 \(p\) 的二次剩余,那么 \(\legendre g p = 1\),于是 \(\legendre {g^n} p = \legendre g p ^n = 1\)。这意味着 \(\Zp^\ast\) 中的所有元素都是二次剩余。这是不可能的,因为我们已经知道 \(\Zp^\ast\) 中恰有一半的元素是二次剩余(习题 H.2)。所以假设不成立,原命题成立。


I.7 形如 \(p=2^m+1\) 的质数 \(p\) 称为 Fermat 质数。设 \(p\) 是一个 Fermat 质数。证明每个模 \(p\) 的二次非剩余都是 \(p\) 的原根。

证明 根据 I.2 知 \(\Zp^\ast = \{\bar 1,\bar 2,\ldots,\overline{2^m}\} = \langle \bar g\rangle\) 是循环群,其中 \(\bar g\) 是某个生成元。那么,\(\bar g\) 的阶是 \(2^m\)。

设 \(a\) 是模 \(p\) 的二次非剩余。则 \(\bar a \in\Zp^\ast\) 是二次非剩余。根据生成元定义,存在正整数 \(r\) 使得 \(\bar a = \bar g^r\)。这里 \(r\) 只能是奇数,否则 \(\bar a = (\bar g^{r/2})^2\) 就是二次剩余。

设 \(\bar a\) 的阶为 \(n\),根据 Lagrange 定理,有 \(n \mid 2^m\)。根据阶的定义,有 \(\bar a^n = \bar g^{nr} = \bar 1\)。于是 \(nr\) 一定是 \(g\) 的阶的倍数,也即 \(2^m \mid nr\)。但是 \(r\) 是奇数,所以只可能是 \(2^m \mid n\)。这意味着 \(n = 2^m\),即 \(\bar a\) 的阶等于 \(\Zp^\ast\) 的阶,所以 \(\bar a\) 是生成元。

因此,二次非剩余 \(a\) 是模 \(p\) 的原根。


  1. 欧几里得、丢番图是约定俗成的译名。它们的希腊文名字是 Ευκλειδης 和 Διόφαντος。 ↩︎ ↩︎

  2. 另一种常见的记法是 \((\mathbb Z/n\mathbb Z)^\times\)。 ↩︎


分享